
2015年10月,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出席温州郑振铎纪念馆开馆仪式,并受聘出任纪念馆名誉馆长。

2004年4月28日,“郑振铎捐献陶俑特展”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开幕。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兼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开幕式上致辞,古建专家罗哲文(前排左一)、国家文物局顾问谢辰生(前排左二)、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王立平(前排左三)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(前排左四)、郑尔康先生(前排左五)等出席开幕式。

1958年,郑振铎先生牺牲后,其家人遵其遗愿,将他的近10万册珍贵藏书全部捐献国家,由国家图书馆辟馆专藏。

1957年,59岁,视察敦煌石窟,与敦煌文物研究所全体员工合影。(前排右四为郑振铎,左一为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)

1952年,54岁,8月,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举行开学典礼,在北京大学理学院礼堂前合影(坐排右起:郭宝钧、尹达、韩寿萱、启功、张政烺、夏鼐、郑天挺、裴文中、郑振铎、郭沫若、沈雁冰、丁西林、唐兰)。

1949年,51岁,12月,在团城承光殿前与文物局部分专家及科处级干部合影(前排左二为郑振铎、右一为古建专家罗哲文、右三为书画鉴定专家张珩,后排右四为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。)

1949年,51岁,与好友柯灵夫妇、宦乡同游故宫博物院(左起为宦乡、柯灵夫人陈国容、郑振铎)。

1949年,51岁,7月,以南方代表团成员、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、大会主席团成员的身份,出席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。这是郑振铎和文学界朋友们在北海公园五龙亭合影(前排左起为李健吾、曹禺、郑振铎、巴金和唐弢,后排右一为靳以)。

1949年,51岁。3月与代表团一起赴捷克布拉格出席世界和平大会。这是徐悲鸿先生在出访回来后绘成图中的郑振铎先生,被外国青年托起,双手高举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
1949年,51岁。2月,离开上海,坐船经香港到北平。这是在船上与部分同行友人合影。前排左起方瑞(曹禺夫人),郑小箴,包起亚(包达三女);中排左起包达三、柳亚子、陈叔通、马寅初;后排左起傅彬然、沈体兰、宋云彬、张絅伯、郑振铎、叶圣陶、王芸生。

1948年,50岁。与家人合影,立者左起为女儿郑小箴、郑振铎、夫人高君箴、儿子郑尔康;中坐者为郑母郭氏。

1943年1月~1945年8月,45~47岁。上海沦陷,郑振铎先生在上海居尔典路的一条小巷里的二楼(今徐汇区高邮路5弄25号)秘密隐居。

郑振铎先生收藏的古籍

1935年,37岁。因坚持要聘请几位进步教授到系内执教,遭到校长司徒雷登的反对,相持不下,最后愤而辞职。年初辞去燕京大学教职,重返上海。8月,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。

1931年,33岁。与夫人、女儿郑小箴(时年4岁)合影。

1923年,25岁。10月10日郑振铎与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之女高君箴结婚。

1923年,25岁。接替沈雁冰担任《小说月报》主编(任期1923~1931年),发现并栽培了老舍、巴金等诸多优秀作家。《小说月报》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大型文学刊物,也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堡垒。

1920年,22岁。郑振铎毕业于北京铁路管理学校(今北京交通大学),这是毕业纪念册上的郑振铎。